野史百科-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

热门搜索: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

韩信攻打齐国时,为什么向刘邦索要齐王?

位置:首页  »  帝王野史  »  韩信攻打齐国时,为什么向刘邦索要齐王?
日期:2023-03-31 17:12热度:加载中...

韩信攻打齐国时,为什么向刘邦索要齐王?

  在刘邦实现战术大包围的时候,项羽还未曾察觉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已经是越来越小,等到项羽意识到时,正是在韩信拿下齐国之后。不过韩信拿下齐国却让人诟病,最起码在刘邦看来是暗喜,而不是明面上的高兴。为什么要这么说呢?原本郦食其向刘邦建议,齐国一直都是强劲之旅,直接剿灭比较困难,倒不如去说和。于是郦食其就出发去了齐国,齐王本着我和项羽是敌人,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接受了和平。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
  在这之前齐王田广本是做了对韩信的防御,在历下进行屯兵。不过因为田广接受了郦食其的说服,因此也就打消了对韩信的顾虑。然而这时候韩信却不干了,唆使韩信不干的人名字叫做蒯彻。蒯彻告诉韩信说,一个郦食其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就拿下了齐国,那么韩信的功劳岂不是比不过郦食其?而且汉王刘邦并没有取消韩信攻打齐国的命令,所以韩信还能打齐国。于是韩信听了,并且在郦食其还在齐国高台置酒时进攻,为了证明清白郦食其选择了自杀谢罪。

  齐国就这样在毫不设防的情况下被击败,并且转而投靠了项羽。事实上韩信为什么会听从蒯彻的话呢?其实并非韩信犯浑贪功,而是韩信有着必须攻打齐国的理由。在蒯彻的话里有这么一句话“为将数岁,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!”;这里的为将不只是韩信一人,还有着韩信的嫡系部队。为什么项羽没办法对手下信任,也是因为对手下功劳的分配不均,此时韩信所面对的是同样的困境。

  对韩信来说他是汉大将军,攻打下赵国以后还是赵国的相国,但是韩信经历了几次被刘邦夺走兵权。兵权夺走不可怕,可怕的是手下的将领功劳被抹杀。在《史记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之中有所记载:

  “二岁十月入汉,击齐历下军田既,功侯。”

  “以魏太仆三年初从,以车骑都尉破龙且及彭城,侯,千户。”

  “以赵将汉王三年降,属淮阴侯。定赵、齐、楚,以击平城,侯,七百户。”

  仔细去看,这三条封侯的对象都是属于韩信的部下,而且都是降将。也就是说这些来自魏、赵、代等地的降将要是没有攻齐这么一件事,或许都没有机会封侯。试问韩信在什么也给不了的情况下,还能不能得到这些人的拥戴?而且这些人中不乏有着本身就位高权重的任人物,比如第二条所描述的蔡寅本是魏国的太仆,但投降韩信之后只能成为将领,巨大的落差会不会引起心里的不满呢?所以蒯彻的话里透露的是韩信需要足够的权力和功劳,来满足对部下的封赏。

韩信攻打齐国时,为什么向刘邦索要齐王?

  所以攻齐并不只是韩信一个人所能决定的,相反是韩信阵营里大多数人的看法和愿望。这么一来也同样能够解释韩信在拿下了齐国之后,为什么要向刘邦讨要齐王。没有现实利益的情况下,就算是韩信有心也无力。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韩信手里的兵一次次被刘邦夺走,后来的兵都是韩信实实在在打出来的,所以在继承性上他们只听从韩信的,但要是韩信一无所获,什么都给不了部下,还要他们听刘邦的,这算是怎么一回事呢。

韩信攻打齐国时,为什么向刘邦索要齐王?

  在《资治通鉴》里对韩信索要齐王的举动有一则评价“信以市井之志利其心,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,不亦难哉!”;意思是说韩信只有市井之志,但是却又想要君子之心;市井之志就是在立功时趁势邀功,君子之心就是对刘邦始终抱有知遇之恩。人最可怕的就是摇摆不定,看看刘邦的对待不稳定的态度,萧何跟随刘邦多年,而且一直在刘邦前线失利的时候调兵调粮,但即使这样劳苦功高还是免不了被猜忌和怀疑。

  反观韩信在跟随刘邦的时间上不如萧何,在和刘邦的关系上同样不如萧何,结果韩信的所作所为比萧何还要跳脱,刘邦能对韩信放下心吗?刘邦也并非没有去控制韩信,比如先前的两次夺走兵权就是力证。当然韩信真的有错吗?其实韩信也并没有错,如果韩信有反心就不会只是要一个齐王,更不会帮助刘邦包围项羽。但韩信错就错在摇摆不定,做了小人的事,但又想君子相待,他愿意刘邦也不愿意。在刘邦看来只看结果,你要挟我得到齐王,不论是不是为了稳住手下人还是自己的私利,这都是韩信的事,刘邦只会看到你要挟我这么一个结论。

  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
【相关文章】

韩信攻打齐国时,为什么向刘邦索要齐王?

韩信攻打齐国时,为什么向刘邦索要齐王?

标签:韩信  汉朝  
THE END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78015.html
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